top of page

火鍋的歷史

       古稱「古董羹」,因投料入沸水時發出的「咕咚」聲響而得名。關於火鍋的由來,古代祭祀或慶典時,要「擊鐘列鼎」而食,即眾人圍在鼎的周邊,將煮熟的牛羊肉等食物分食,這就是最早火鍋的萌芽。

       三國時代,魏文帝所提到的「五熟釜」,就是分有幾格的鍋,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,與今天的「鴛鴦鍋」,可以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到了南北朝,「銅鼎」是最普遍的器皿,也就是今天我們所使用的「銅鍋」。

鼎_edited.jpg

←鼎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五熟釜→

7_edited.jpg

       南北朝時期,隨著「銅鍋」使用,人們火鍋煮食就逐漸多起來了。我們知道,我國的北方冬季是非常寒冷的,尤其是取暖條件比較落後的古代,飯菜煮熟還沒吃到嘴裡就變涼了,於是這種邊煮邊吃的「銅鍋」受到了人們的極大歡迎。

       不僅民間流行火鍋,也是皇宮貴族的一道冬季必備。乾隆皇帝就酷愛吃火鍋成癖,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「千叟宴」,全席共上火鍋一千五百多個,應邀品嘗者達五千餘人,成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鍋盛宴。

bottom of page